学习可分为两类,一类是知识技能,一类是为人之道。知识技能如编程、医学、养殖、驾车等等,人有技能方有谋生能力。另一类则不论知识技能,只论为人之道。
儒家则不论知识技能,只论人应该如何成长,应该循何道路。子曰:“君子不器。”
无论时代如何发展,人皆不会变。人应该如何成长,是任何时代的核心课题。人之初,如树种,有人长成了参天大树,有人还未抽条便已枯萎。人性本无不同,结果为何相反,其中很大原因是栽培方法不同而造就。
人与物,孰贵?无人则无物,天地万物没有人的人心,亦没有天地万物。对于死去之人,天地万物何在?故人为至贵,物为至轻。若贵物而轻人,则惑矣。先贤云:“君子役物,而不役于物。”物则服务于人,没有人服务于物的道理。
人贵物轻,故栽培人比创造物更重要。应该如何栽培人,人们认为让人学知识与技能便是培养人,岂不知栽培人与知识技能毫无关系。舜居深山之中,与木石居,与鹿豕游,近似于野人,然而闻一善言,见一善行,如决开江河,沛然莫之能御也。
人们学习知识技能非为栽培人,是培养器物。育人如栽树,栽树重在培育根,需要剪除枝叶,使其根受营养得以稳固,根越牢固则越枝繁叶茂。若是根不牢固,则越枝繁叶茂越损害树栽培知识。
育人也是如此。孔子说:“弟子在家则孝,在外则悌,谨慎而诚信,泛爱众,而亲仁。若是还有余力,则以学文。”文如六艺诗书,德为本,文为末。不知育德,反而不断求文。好比小树苗不培育根,而求枝叶。
童子如草木之始萌芽,舒畅之则条达,摧挠之则衰痿。古之童子教之以孝悌,因孝悌是人性中本有,育人在于扩充孝悌之心。孟子说:“尧舜之道,孝悌而已矣。”
人应该如何成长,率性之谓道,循本性成长是人之道。人性之始见于孝悌之情,故培育孝悌之情,扩而充之足以保四海,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。今人所学知识远远超越古人,然而今人不孝父母者众多,原因无他,不知扩充孝悌之心。
人求学最高目的是闻道,闻道即知宇宙与人类来源,知生死之说,解除人生之惑。而求此道方法亦只是扩充本心,止于至善之时便是尽心之时,尽其心者,则知其性也,知其性者,则知天矣。
故学习有两大类,一类知识技能,一类育人之道。知识技能非圣人所论,因为时代不同知识技能便会有所不同,圣人不懂今人之器物,但不妨碍圣人对于世界本质认识远远超越今人。圣人是上达之人,上达的途径在于尽心。
圣人授人以育人之道,此道只要人类还存在,便不会失去其价值。万物皆循其性,人无圣人所教则不知何以循性,不知何以求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