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4日,鸿达兴业水稻收割仪式(第二届金穗节)在广州圆生态农田试验区举行。在活动现场,前来体验的有行业专家、客户代表、亲子家庭等,一起挥镰割稻、脱粒扬场,体验都市种植乐趣。
记者在广州圆生态农田试验区看到,“增两优金丝”、“美香占”等稻种已经长成一人高,正待开镰收割。
据了解,其中的“美香占2号”是广东一个具突破性的高档优质籼米品种,已连续六年高居广东省水稻推广面积首位。广东省农科院优质稻育种首席科学家、二级研究员周少川向记者表示,“美香占2号”彰显广东省优质食味品质育种居世界领先水平,该品种具有食味品质优异、米饭清香、口感佳有嚼劲、饭味足等特点。同时,“美香占2号”也是广东丝苗米标准品种。
记者看到,收割仪式启动后栽培,现场宾客们左手攥住水稻,右手握着镰刀,一合一挫,水稻应声而断。割下来的稻杆带着稻穗,整理成一捧一捧,垒成丰收的小山。打谷机轰鸣起来,脱粒、扬场、入袋,仅一会工夫所有采收顺序便全部完成。
水稻长势喜人的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?鸿达兴业相关负责人表示,“种植斗+营养土”模式是鸿达兴业创新发展的移动式种植模式,使广大市民能够在房前、屋后、空地、海边、滩涂、沙漠,“随时随地”体验“移动式种植”,既可以大范围增加种植作物也可以小试怡情、自给自足。
据介绍,上述生态农田试验区种植的水稻实现了105天即可收割,比正常的生长周期缩短30天,身形笔挺,部分株高可达1.5米,穗长粒多,圆润饱满,一穗可达260粒,结实率高,抗倒伏抗病虫害特点显著。
除了南方的作物外,来自北方的小麦、马铃薯、苜蓿草等也在这片南国土地上生根发芽,让“北种南育”成为可能。记者了解到,去年12月在这片生态农田试验区种下的内蒙古小麦140天即可收割,比正常的生长周期也缩短近一个月,一穗麦粒比普通小麦多20粒,实现高品质高丰收。
一直以来,“面朝黄土背朝天”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生动写照,土地和农作物都是“绑定般”的存在。不过,随着科技的发展,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也在发生改变,诸多“高科技”正在让农业变得越来越“智慧”。
比如,在鸿达兴业的生态农田试验区,传统的种植模式就已经被颠覆。记者注意到,在这里,所有农作物都承载在鸿达兴业自主研发的种植斗上,并没有和脚下的土地固定在一处,实现了“可移动”栽培。
据介绍,这些种植斗采用PVC新材料,具备阻燃、防潮、耐酸碱、强度与韧性高等特点,适用于房顶、房前屋后、空地、沙漠、矿山、隔壁、荒野、滩涂等地。同时,种植斗大小可按需定制,目前已有十几种常用规格,可针对不同作物,成为大幅提高农业产量和土地利用率的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,有效实现城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。
除了种植载体与众不同外,栽培的土壤也暗藏玄机。据了解,针对国内各地采集的典型障碍性土壤,包括酸性土、沙质土、重金属超标等土壤,鸿达兴业旗下的广东地球土壤研究院精准“把脉”,研发出“丰收延”土壤调理剂,通过调节土壤pH值,补充中、微量元素,提高土壤地力,改善农产品品质。
记者获悉,在此基础上,广东地球土壤研究院还科学配制出了“丰收延”营养土,产品成分包含母土、土壤调理剂、有机质、作物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,pH值在6.0-7.5,与普通土壤相比,具有疏松透气、保水保肥能力强等特点,为蔬菜、花卉、水稻、小麦等作物的周期性生长提供了保障。
据了解,目前广州等多地也正在试点“城市小菜园”工程,鼓励市民自愿自主利用房前屋后、天台屋顶的空间“造地”,鸿达兴业移动农田恰逢其时,为拓展都市绿色空间、倡导健康生活提供了一条路径,既可以弥补耕地资源稀缺的短板,为城市景观增添田园野趣,又可以丰富城市居民“菜篮子”。
对此,周少川向记者表示,目前农业在耕作上已经有机械化操作,今后也会有无人农场等的出现,土壤也会趋向标准化。“我们今后还可能会出现定制,每个人吃的东西也不一样。这种不一样从田里就开始调配,因为如果在收割的时候才调配,效果就不显著了。”在他看来,科学的发展是朝着精细化、专业化、个性化进行的。
如今,随着科技的进步,农业也在颠覆以往的传统种植模式。记者了解到,“种植斗+营养土”模式是鸿达兴业创新发展的移动式种植模式,使广大市民能够在房前、屋后、空地、海边、滩涂、沙漠,“随时随地”体验种植的乐趣。
值得一提的是,鸿达兴业还创新“研学+科普”模式,不仅让生态农田农业种植从田间地头进入寻常百姓家,也为家长、教师带领孩子们参与农业、了解农业提供契机,进一步让孩子们深入了解到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种植技术。据介绍,未来鸿达兴业移动农田将适时逐步推广至家庭、学校等单位,让孩子们从小能亲近绿色,感受自然。
对于生长在大城市的孩子们来说,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土壤科普研学活动,不仅能学到水稻从种植到收获的全过程,体验田间地头农耕的乐趣,亲身体会“粒粒皆辛苦”的真义,还能感受到现代农业的魅力。